設為首頁· 收藏本站 · 中茅醬油· 淘米飯(酒天地)· 古壇老窖酒廠·
百度中文搜索引擎
搜貴州:(支持拼音、網(wǎng)址、電話等)
您的位置:貴州黃頁大全 >> 銅仁市屬網(wǎng)址大全 >> 貴州省銅仁第一中學
【貴州省銅仁第一中學】

為[ 貴州省銅仁第一中學 ] 點贊

  

分享[ 貴州省銅仁第一中學 ] 黃頁信息

單位名稱:

貴州省銅仁第一中學

網(wǎng)站名稱:銅仁第一中學更新時間:2023/11/9 12:05:41
相近名稱:銅仁第一中學
網(wǎng)址URL: 銅仁第一中學
辦公地址:貴州省銅仁市向陽路7號  (郵編:554300)
電話傳真:0856-5210398、5223234
電子郵箱:tryzwgzx#163.com(發(fā)電子郵件時請將#改為@)
服務QQ:[ 暫無貴州省銅仁第一中學的QQ號碼 ]
網(wǎng)站備案:黔ICP備05002231號
相關簡介:銅仁一中始建于1938年4月20日,初名“國立貴州臨時中學”,后名“國立貴州中學”,不久正式定名為“國立第三中學”(簡稱“國立三中”);抗戰(zhàn)勝利后,改由貴州省接辦,更名為“貴州省立銅仁中學”(簡稱“省中”);新中國成立后學校由人民政府接管,改名為“貴州省銅仁中學”(簡稱“銅中”);1973年定名“貴州省銅仁第一中學”(簡稱“銅仁一中”)至今。 1938 年,國民政府教育部督學周邦道先生率領來自華北、中南、華東等20多個省市460多所學校的1000多名流亡學生,經(jīng)過艱難跋涉,來到黔東重鎮(zhèn)銅仁,籌建 “國立三中”,直屬國民政府,歷時八年;經(jīng)歷“省中”時期后,由人民政府接管,合并銅仁縣立中學、銅仁師范、松桃?guī)煼、豫章中學、益洲中學,明德中學等校,更名為貴州省銅仁中學。1963年學校被定為貴州省省屬重點中學。1998年,被國家教育部命名為“全國現(xiàn)代教育技術實驗學!。1999年,首家通過貴州省人民政府、省教育廳辦學水平督導評估,并獲優(yōu)秀等第。 2001年,學校成為全省首批示范性高級中學。 學校占地面積76000多平方米,建筑面積50000多平方米,F(xiàn)有教學班級45個,在校學生3000余人。學校有新修建的教學大樓、現(xiàn)代教育技術中心大樓、圖書館(行政)大樓、學生公寓大樓、164戶教職工宿舍。學校是一座歷史悠久、聲名遠揚的園林式大型現(xiàn)代化高級中學。 學校現(xiàn)有教職工 173人,其中在職特級教師4人,高級教師69人,具有研究生學力的教師 6人,全國高中骨干校長1人,國家級骨干教師 3人,省級骨干教師 14人,地級學科帶頭教師 8人。 建校以來,學校向清華、北大等高等院校輸送了數(shù)以萬計的優(yōu)秀人才。近十多年來,學校教學質量穩(wěn)定,每年高考成績喜人,重點大學升學率穩(wěn)定在40%左右,本科升學率一直保持在80%左右,獲得了社會廣泛的高度的贊譽。 在過去的五年里,學校積極推行“和諧發(fā)展,追求卓越”的辦學理念,實施“三步走”(創(chuàng)辦黔東窗口學校,創(chuàng)辦省級示范性高中,創(chuàng)辦全國示范性高中)的戰(zhàn)略發(fā)展目標,加強教師隊伍建設,努力改變辦學條件,為創(chuàng)建全國示范性高中而負重拼搏,成績驕人: 1、學校辦學理念先進,辦學目標明確,辦學層次得到了提高。通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,學校辦學水平通過了貴州省人民政府、省教育督導評估,并獲優(yōu)秀等第,順利地成為全省首批示范性高級中學,為學校的發(fā)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學校確立了“和諧發(fā)展,追求卓越”的辦學理念。學校是全國現(xiàn)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,建有千兆校園網(wǎng),連入互聯(lián)網(wǎng),在全國和全省享有較大的聲譽。 2、教育教學成績穩(wěn)步上升。高考成績連年上升,本科上線率、重點上線率均位居全省前列。學?萍、藝術、體育教育特色明顯。學校男子籃球隊多次獲得地區(qū)“三好杯”籃球賽第一名,獲得貴州省“三好杯”籃球賽前三名,每年有十多名同學通過體育藝術特長生的形式考入高等院校。學校被評為“地區(qū)教育教學質量一等獎”和“地區(qū)教育目標考核一等獎”等。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先后共有500多人次獲得國家級省級一、二、三等獎,獲得全國性競賽一等獎28人次,其中有兩人獲得全國高中數(shù)學聯(lián)賽一等獎。在高考中,向211工程大學輸送人才從五年前的每年100人左右,經(jīng)過了每年200人左右,到如今的310人了。 3、嚴格執(zhí)行國家頒布的課程標準,注重學生的全面發(fā)展。努力實施新的課程標準,開齊課程,開足課時,特別注重綜合實踐課,開展了研究性學習評比活動,每年舉辦一次大型的校田徑運動會,每年舉辦一次大型“校園杯”籃球賽,每年舉辦一次系列的校級學科競賽,每年舉辦一次大型“盧陽春”文化藝術節(jié)等等。實施分類、分層教學,成立了熏風文學等社多個學生社團,通過成立家長委員會等多條途徑,促使學生、教師、學校、社區(qū)多方面的和諧發(fā)展。 4、完成擴大招生任務,逐步壯大學校規(guī)模。按照地委行署的要求,按計劃逐年擴大招生規(guī)模,以每年三個班的速度遞增,從2000年1560名在校學生增加到現(xiàn)在的近3000余名在校學生,規(guī)范了招生程序,每年招收10名體育藝術特長學生,并且有面向全省招50名學生的計劃,擴大了生源面。 5、積極探索分層次教學模式。應廣大教師的要求,順應時代發(fā)展的需要,積極探索分層次教學模式,開設了拓展性課程,體現(xiàn)“人人都能夠得到教育,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(fā)展”的分類分層次教育理念。學校從今年實施拓展性課程教學,促進學生個性特長得到發(fā)展。 6、學校辦學條件得到較大的改善。加大了校園力度建設,通過國家撥款、銀行貸款、自籌資金、引進資金和接受捐贈等多種形式進行學校建設,先后修建了電教大樓、學生公寓樓、教學大樓、圖書館(學校行政辦公)大樓、116戶教職工宿舍等。 學校于2000年建起1000兆校園網(wǎng),網(wǎng)絡教學終端延伸到每一處教學平臺,每一間教室都配置了完整的多媒體教學設備,每位教職工都配備多媒體電腦一臺,計算機總裝機量近500臺,辦公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。 7、努力實踐“136918”名師工程,精心打造一支年輕的專業(yè)化教師隊伍。學校的發(fā)展關鍵在教師,在教師的培養(yǎng)上,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方式:對年輕教師進行師徒結“對子”幫扶活動,每年一次優(yōu)質課比賽,兩年進行一次教師論文比賽,推薦教師參加地、省級和國家級骨干教師培訓,鼓勵教師參加研究生學歷培訓,積極推薦教師外出參加教育教研活動和考察學習,積極參加地區(qū)內各種教育交流活動,同時聘請北京、上海等教育專家對教師進行培訓。現(xiàn)已有相當一批年輕教師挑起了學校的教育教學重任。有專任教師137人,平均年齡37歲,其中,特級教師4人,各學科國家骨干教師3人,省級骨干教師14人,地級學科帶頭人8人;高級教師69人、占50%,一級教師31人,占24%;專任教師97%具有本科或以上學歷,其中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的6人,占5%。 8、教育科研朝氣蓬勃,成績顯著。近幾年,教師發(fā)表論文209篇,承接和完成了國家級及省級科研課題3個,出版了30多期《銅中教育》、《教育通訊》、《思風》論文集,教師參加各級優(yōu)質課比賽成績突出,其中獲省一等獎4人次,二等獎6人次,三等獎8人次。 9、校際交流活動。 (1)學校選派優(yōu)秀教師出訪英國、澳大利亞、新加坡、香港等地中學,同時與香港華仁書院建立了友好學校關系,開展了師生互訪活動。 (2)學校與上海育才中學、石家莊二中、青島一中等七所高級中學建立了友好學校關系。 (3)經(jīng)常接待省內外兄弟學校來校參觀學習,同時還選派優(yōu)秀教師赴薄弱學校開展支教活動。 10、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,通過管理出成果、效益。在管理中,積極探索,大膽創(chuàng)新,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辦法,保證了學校的運轉秩序,調動了全體師生工作和學習的積極性。例如實行干部崗位輪崗制度,按照工作量和工作實績設置崗位津貼等次,充分調動領導干部的積極性,使領導干部在管理中積極探索,大膽創(chuàng)新,勇于實踐,取得了階段性的良好成績。同時學校先后出臺了《銅仁一中人事制度改革方案》、《教育教學質量獎》、《教師職工量化考核辦法》、,《銅仁一中學生手冊》等,進一步規(guī)范了學校的管理行為。 11、積極推行人事制度改革,取得了初步的成功。學校作為全地區(qū)第一批人事制度改革試點單位,充分發(fā)揮了教職工代表大會的作用,不僅體現(xiàn)了教職工參政議政的主人翁思想,而且集中了廣大教職工的智慧和力量,成功的解決了改革中出現(xiàn)的各種問題,充分調動了廣大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。 銅仁一中正在實施五年發(fā)展規(guī)劃,圍繞人為本這一核心,堅持 “和諧發(fā)展,追求卓越”辦學理驗,努力構建學科性課程與拓展性課程教學兩個平臺;進一步完善高考、競賽、特長三條學生成才通道;完善以課堂教學為主,多種教育教學形式并存的教育體系,全面實施素質教育,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,彰顯多元化教育成果;在創(chuàng)新中走向成熟,在超越中打造品牌,努力把學校辦成優(yōu)質示范性高級中學。
特別提示: 這里提供的貴州省銅仁第一中學聯(lián)系方式,貴州省銅仁第一中學地址,貴州省銅仁第一中學電話號碼,貴州省銅仁第一中學傳真,貴州省銅仁第一中學電子郵箱,貴州省銅仁第一中學網(wǎng)站簡介等信息均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收集。 如有差錯,請聯(lián)系管理員(郵箱是007@gz007.net)處理。
貴州黃頁 助您為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