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翁屯堡門
料峭寒風中的麻翁屯堡已在平塘縣通州古鎮(zhèn)屹立了上百年,巨石城門在高高的山坡上孤獨地陪伴著枯草殘垣,一塊長滿青苔的記功碑,或許見證了曾經(jīng)的刀光劍影。低頭望處,古鎮(zhèn)的異國往事已覆蓋在一幢幢新樓之中……
刻骨的異國母愛
通州鎮(zhèn)距離平塘縣城50多公里,解放前曾是連接黔、桂兩省的重要節(jié)點,明清時期興盛一時。古鎮(zhèn)至今仍然保存有當年傳教士進入通州傳教的遺址,以及一座年代久遠的軍事古堡。
73歲的朱包善現(xiàn)在都不知道自己外國媽媽具體的名字,只記得她有金黃色的頭發(fā),微胖,“好像叫葛耐貞”。這個名字被平塘縣通州鎮(zhèn)老人所熟知,半個多世紀前她是通州鎮(zhèn)基督教堂的傳教士,朱包善只知道她來自瑞士,老一輩的通州人都稱她為“葛小姐”。
朱包善1938年出生,108天后親生媽媽因病去世。來自異國的傳教士葛小姐成為了他的養(yǎng)母,直到10年后的1948年,葛小姐因為眼疾離開中國回瑞士醫(yī)治,從此沓無音訊。
打開記憶的匣子,朱包善老淚縱橫。
民國十三年,朱包善的父親因為“米貴”(鬧饑荒)被迫到葛小姐的教堂打長工謀生,因為忠誠贏得了葛小姐的信任。幾年后朱包善的母親從外地逃難來到通州,同樣被葛小姐收留,負責收發(fā)往來郵件。民國二十六年,在葛小姐的安排下,朱包善的父親母親成婚,次年朱包善出生。
108天后,朱包善母親因為心臟病去世,襁褓中的朱包善被葛小姐收養(yǎng)。朱包善說,在自己的記憶里,葛小姐的穿著與當?shù)厝艘粯,不過更喜歡穿白顏色的衣物,能夠說流利的通州本地話。葛小姐還養(yǎng)了一些當?shù)氐哪概,母牛產(chǎn)仔后,就能讓大家喝到牛奶!邦^一天晚上,把牛奶擠到一個大碗里,第二天起床將牛奶表層去掉,加熱后就可以喝了。”除了牛奶,葛小姐只喝粥和吃自制的長條形面包。
年幼的朱包善與葛小姐同吃并睡在一張床上。他從來沒有叫過她一聲媽媽,但從小沐浴在這個外國女人的母愛中,“是她把我撫養(yǎng)長大并讓我讀書”。即便是現(xiàn)在,在這個70多歲的老人心中,葛小姐是一個精通醫(yī)術、對所有人都會付出愛心的女人——某某被土匪砍傷了手臂,葛小姐曾幫他截肢;某某的臉被豺狗咬傷,也是葛小姐治好的,病人經(jīng)濟困難的,葛小姐不收取費用。
朱包善和這個外國媽媽一同居住在一幢離教堂不遠處的房子里,解放后一直被作為鎮(zhèn)政府辦公用地,一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。
打開深鎖的庭院大門,朱包善指著這所老屋前面的石抱說,這里前后有兩個石梯,所有的石抱上都刻著他所不認識的法文,后院的一個石抱上刻著阿拉伯數(shù)字的 “1913”。據(jù)說,這所院子前后共修了十年,也就是1903年開始修建,那么石刻上的時期就應該是建筑落成的時間了。后院有兩棵高大的銀杏樹,金黃色的落葉鋪滿了整個院子。
朱包善與葛小姐曾經(jīng)有過合影,但早已丟失,對這個外國媽媽的印象,全部留在了記憶深處。葛小姐臨別時曾經(jīng)叮囑過朱包善一定要看護好這個院子,60多年過去了,朱包善一直堅守著這個承諾。
現(xiàn)在的朱包善,有一個雙眼失明并且癡呆的妻子,膝下有兩個女兒,一個13歲,另一個10歲。全家人的生活重擔全壓在他的肩上。
也許是早年接受的教育,朱包善對人彬彬有禮,一起吃午飯的時候,雙腳并立,并用雙手接過別人遞上的筷子,見有鎮(zhèn)干部同桌,他敏捷地站起來為其讓座。
鎮(zhèn)上人都管朱包善叫“祖公”,這是布依人對老人的尊稱。每到晴天,鎮(zhèn)上人總會看到祖公戴著一副老花鏡,坐在院子里捧著圣經(jīng)閱讀,身后是一間破舊的房屋……
曾經(jīng)有人問過朱包善,想沒想過找葛小姐,“怎么會不想?!但這要到瑞士國才能找到”。
根據(jù)朱包善的回憶,葛小姐1948年離開中國時是73歲,如果是那樣的話,這位老人已經(jīng)離世。但朱包善一直保存著那份刻骨的記憶——每天清晨,外國媽媽沐著陽光在院子里澆花……
上百年的古堡記憶
麻翁古屯堡,位于平塘縣通州鎮(zhèn)新星村麻翁村民組的營盤山上。站在屯堡的城墻上極目遠望,綿延數(shù)里的田園、村莊、樹林、小河等盡收眼底。
73歲的黃光澤一個月前才從古屯里搬出來,住進了兒子們的新居。按他的回憶,他的家族是這個石城的開拓者。由于世代在堡上居住,平平安安,因此也把這個石城稱為“永安營”!拔疫記得不少人提著長槍在營盤的城墻上行走!秉S光澤回憶。
黃光澤不能說出祖輩是何年從外遷入,只聽到父輩們講,黃家來到營盤山的時候,這里還是一片荒野。曾經(jīng)有人說,這個營盤是明代所建,另有人表示,這些石墻石堡全是清朝末期的產(chǎn)物。
通州中學教師李金喜稱,清朝乾隆六年,江西寧江府有一黃姓家族為逃避戰(zhàn)亂遷徒到通州。當時這里是一個兵荒馬亂、土匪橫行的是非之地,人生地不熟的黃氏家族日子過得不太平。后來他們發(fā)現(xiàn)麻翁有座地勢險要的山,山頂還有城墻,是一個安全的居住地,于是舉家搬遷上去,就地砍樹造房,開墾荒地,過著比較獨立清靜的日子。“在當時,屯堡南門口有一棵碗口粗細筆直的楓香樹,黃家把它封為守門護家的神樹,于是在樹上刻了‘哈大將軍’四個字以圖吉利!
不過古屯堡后來被土匪占據(jù),直至人民解放軍解放貴州才攻下古屯堡,消滅了盤踞多年的土匪,哈大將軍樹也毀于當時的戰(zhàn)火中。
盡管麻翁古屯堡幾經(jīng)易主,歷經(jīng)多次戰(zhàn)亂,但黃氏家族始終安然無恙,他們自己說是受哈大將軍樹的保佑,才能永遠在此安身,所以黃家又把麻翁古屯堡叫永安營。
現(xiàn)在,麻翁屯堡已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,成為了當?shù)匾槐居檬^堆砌的史書。屯堡周長約一華里,設有西北門、東門、南門三道。十余戶民居分散羅列其中,部分房屋因年久失修,主人已經(jīng)搬下山居住。城中一道锃亮的十米石徑格外引人注目,兩側的土墻內(nèi)側包裹著新建的木屋。一個六旬老翁稱,外面的土墻垮塌后,他們的父輩買來木材在原址內(nèi)側修建了新屋。
銘記了上百年刀光劍影的石墻,如今仍然屹立在營盤山上!斑@個土坑曾是土匪們的彈藥庫,解放后曾經(jīng)挖出過瓷碗瓷瓶……”現(xiàn)在的居民只能從斷斷續(xù)續(xù)的傳說中回味麻翁古屯堡的歷史。